褐点望灯蛾

Lemyra phasma   Leech
   

  97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翅展雄32—42 mm、雌38—42 mm。下唇须黑色、下方除端节外黄色,额两侧及触角黑色,触角干白色,颈板具橙黄色边,翅基片基部具黑点,足黄白色,前足基节橙黄色,其余各节上方黑色,腹部背面橙黄色,基部有白毛,背面、侧面及亚侧面具有一列黑点,腹面白色;雌蛾腹部浅黄色,末端黄毛簇较膨大。本种变异幅度较大,翅由乳白色、土黄色至黑褐色,前翅前缘脉上有黑褐色亚基点、内线点、中线点及外线点,内线在中脉下方有1—3个黑褐点,中线点带在中脉处折角,中室上角1褐点,中室外至后缘一斜列褐点靠近中线,外线有一列褐点自6脉处扩大,从翅顶至6脉有一斜列褐点与外线相接,近外缘从5脉至3脉以及臀角上方有亚端点;后翅后缘区有时色较深,横脉纹点不清晰,自5脉上方至臀角有一列褐斑,反面亚前缘脉上有2黑点,横脉纹点清楚。雌蛾色淡,翅为白色,点带浅褐色,不如雄蛾明显。
分布于云南昆明的14♂♂中,黑褐色为8头,乳白色为1头,介于二者之间的5头,4♀♀均为乳白色;产于保山的1♂为黑褐色、2♂♂为乳黄色;景东产1♂为土褐色;腾冲1♂为乳白色、1♂为黑褐色;分布于弥勒的1♂乳白色;分布于海寨林场的1♂乳白色;镇雄产1♂乳白色;易门1♂乳白色;沧源1♂黑褐色;永胜1♂土褐色;华坪1♂乳白色。分布于湖南衡山2♂♂、湖北利川2♂♂及四川会理3♂♂为乳白色。分布于西藏樟木1♂为土褐色。Daniel(1943)描记分布于云南阿墩子的2♂♂翅色很
浅,点带退化,前翅仅中区有2点带,翅顶的变小、变浅,腹部浅黄色,但我们尚未掌握到标本。
  初产卵深黄色,后变为赤褐色。幼虫头部浅玫瑰红色,体深灰色,稍带金属光泽,并具樱草黄斑及同色的背线,毛疣浅茶色,其上密生黑色与白色长毛。蛹红褐色,头与胸背面色较深,臀棘着生红褐色长短不等的细刺。茧长椭圆形,白色、浅黄或浅红色。
  在昆明每年发生1代,以蛹越冬,翌年5月上、中旬开始羽化产卵,产卵成块,6月上、中旬孵化,初龄幼虫结网聚处,在网下取食,3龄后取食量特大,扩散力加强,到处分散迁移,为害颇烈,幼虫共有7龄,至10月中、下旬吐丝结茧。
  寄主植物:据程量(1976)报道,在昆明共有111种寄主植物,分隶于94属55科,其中包括不少粮食作物、经济林木、药用植物、果树、蔬菜、观赏作物等,主要寄主植物有桃(Prunus persica)、梨(Pyrus pyrifolia)、梓树(Catalpa ovata)、滇楸(C.duclouxii)、女贞(Ligustrum lucidum)、玉米(Zea mays)、大豆(Glycine max)、高粱(Sorghum vulgare)、云南松(Pinus yunnanensis)、蓝桉(Eucalyptus globulus)、桑(Morus alba)、蓖麻(Ricinus communis)、何首乌(Polygonum multiflorum)、夏枯草(Brunella hispida)、南瓜(Cucurbita moschata)、菜豆(Phaseolus vulgaris)、辣椒(Capsicum annuum)、夹竹桃(Nerium indicum)、杜鹃(Rhododndron simsii)等。
  天敌:一种小茧蜂(Rhogas sp.)和寄蝇(Maxexoristops bicolor)。

国内分布

分布: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华西、Kwei-chow(贵州?),Pu-tsu-fong,Kia-ring-fu(今为乐山)。